职工社保常见问题解答
1.职工可自愿放弃社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由此可见,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缴纳社保是强制性规定,不存在自愿选择的问题。同时,如果企业不按时为职工缴纳社保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
2.养老保险只需交够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第一款: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根据规定,养老保险和劳动关系是一体的,养老保险需一直缴纳到终止劳动关系为止。 “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只是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的基本条件之一,并不是交够15年就不用再交了。缴费年限越长,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待遇越高。
3.医保规定住院不能超15天?
相关医保政策并没有对参保人员的住院天数做出具体限制规定。住院天数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否达到出院标准来决定,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不达出院标准的病人出院。
4.只要失业就能领取失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领取失业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即单位把你辞了,而非你主动辞职。此外还需要办理失业登记。所以并非没有工作就可以领取失业金。
5.单位是否必须为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保?
单位必须为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保。试用期属于劳动合同期的一部分,员工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应当依法缴纳社保。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属于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
6.退休时养老保险未缴满15年如何操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可以补缴,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城镇职工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半年全省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城镇居民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39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55元(国家目前规定)+缴费满 15 年后每多缴 1 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元
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如果没有补缴或转型,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终止关系后只能领取个人账户存储的养老金,单位缴纳的部分是不能领取的。
7.养老保险断缴有哪些影响?
工龄减少:养老保险断缴期间不计算工龄,工龄影响工资,工资也会相应减少。
养老金减少:养老保险断缴期间个人账户没有资金进入,退休时的养老金就会相应减少。
8.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会增加吗?
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国务院会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
9.医保欠费对医保待遇有什么影响?
医保欠费的,从欠费的次月1日起暂停享受医保待遇。
3个月内足额补缴的,按规定享受医保待遇;超过3个月补缴的,从补缴的次月1日起享受医保待遇。
断缴期间职工个人账户资金按规定补计;医疗保险基金不支付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承担对职工造成的损失。
10.有了孩子之后是否还需要交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种,具有社会性和强制性,全部职工都应该按规定参与。